何为汽车“价格倒挂”治本之策?

国庆长假一过,各大车企就迫不及待发出战报,多数汽车品牌在这7天都“卖爆了”。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国二手车销量同比增长65.9%,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1.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5.8%

“这个国庆黄金周是多年来销量最高的一周”,无疑是最近业内热议的焦点。

国庆长假一过,各大车企就迫不及待发出战报,多数汽车品牌在这7天都“卖爆了”。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国二手车销量同比增长65.9%,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1.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5.8%。

即便遇上了“史上最强黄金周”,各大汽车销售门店几乎都雨露均沾地实现了销量增长,但仍有汽车经销商吐槽,“销量再好也逃不过‘价格倒挂’的魔咒,我们依然是在亏钱销售。”

车企借助“价格倒挂”“拿捏”经销商命门

“‘价格倒挂’谁都不想,但又是没办法的事。”经营合资品牌的成都经销商王成焕对《中国汽车报》记者无奈地说,“这个问题似乎无解。”他进一步分析,每家车企根据自己的成本、产能、利润等情况,都有一个盈亏平衡点。以其所代理的合资品牌为例,60万辆就是盈亏平衡点。也就是说,每年销售60万辆,厂家才能不亏钱,为了盈利,车企会追求80万辆的销售规模。

而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合资燃油车受到新能源车型的强力冲击,市场份额逐年萎缩,达到盈亏平衡点的销量规模都已经很难保住了,再要追求更高的销量水平则难上加难。然而市场是残酷的,如果不守住一定的市场份额,一旦滑坡就兵败如山倒,再也回不到牌桌上来了,所以车企拼了命也要维持销量。

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为了保证销量,只能低价销售,这就出现了“价格倒挂”。有人认为,从未听闻特斯拉“价格倒挂”,其直营模式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价格,这是否意味着“价格倒挂”是经销模式的特有产物,那么改变销售模式有望根治“价格倒挂”吗?

在王成焕看来,有些造车新势力也采取直营模式,但也在长期亏本卖车。价格倒挂与销售模式无关,与产品力有关,以上述受到新能源车型冲击的合资品牌为例,尽管其多数车型都在价格倒挂销售,但其当下也有需要加价购买的车型。

换言之,眼下很多车型的定价不合理,并不能真实反映产品的价值。某些品牌会根据市场波动不断官降,看似为改善价格倒挂做出了努力,但王成焕直言,如果终端优惠5万元才能实现销售,官降只会降2万元。也就是说,官降的幅度一定比市场终端的实际降价幅度要小,这是厂家“拿捏”经销商的命门。

因为“价格倒挂”,经销商的盈利甚至生存主要是靠完成销售目标,拿到厂家发放的返利。如果把价格制定得过于合理,厂家就无法反制经销商;相反如果“价格倒挂”,经销商就会更急切地想要拿到厂家返利,就需要想方设法完成厂家制定的销量目标,这从根本上体现了车企与经销商地位的不平等,且关系难以逆转。

当然,车企也不会一味地“逼迫”经销商“价格倒挂”。王成焕说:“当‘价格倒挂’到一定程度,返利也不能保证经销商的生存,导致经销商开始抵制压库甚至不提车,车企就知道到底了,再逼迫下去整个销售体系就要崩塌了,才会有所收敛或进行适度调整。”

与其改变渠道模式,不如改变定价机制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指出,授权模式下,车企的经营决策时常与市场现实脱节。当经销商的实际成交价低于MSRP(厂家建议零售价),就会形成“价格倒挂”。

除了直营模式,近年来受到业内关注的代理制模式,因代理商没有定价权,“价格倒挂”似乎可以规避。但现实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代理制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大众是最早转型代理制的车企之一,但该品牌为了进一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MSRP一降再降。此举一方面使代理商在零售方面入不敷出、库存压力剧增,另一方面也损害了该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品牌形象。截至目前,上汽大众ID.系列仍然在以结合金融服务赠送售后服务等变相降价方式进行销售。

再以MINI为例,该品牌在转换为代理模式后,由于车企的统一售价与以前经销商模式下的指导价格相差无几,但与之前的成交价格差距过大而不被消费者所接受,代理商只能通过赠送礼品和附加服务的方式来争取客户,这其实徒增了代理商的经营压力。

郎学红认为,“价格倒挂”的核心原因在于MSRP定价失真。对于车企而言,首当其冲要做的不是改变渠道模式,而是改善定价机制。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价格倒挂”最严重的是豪华品牌,终端市场动辄优惠十几万元,但销量依然不尽如人意。

不久前“高调”退出价格战的宝马,曾表示要上调售价,但现实却给了其残酷的回应。9月20日,宝马在中国市场再次掀起价格战,大幅下调旗下车型售价,试图追赶今年销量目标。但现实证明,品牌溢价不再受追捧,厂家就应该合理定价,压缩品牌溢价的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汽车“价格倒挂”这一严重不符合商业逻辑的行为,在其他国家极其罕见。王成焕指出,在出口市场,如果一国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会被定义为“倾销”,这种抢夺市场的行为会遭到目标出口国的“反倾销”制裁。

反观国内市场,“价格倒挂”的恶性竞争已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不同程度地损害了身在其中的每家企业的利益,国家层面应制定相关法律并严格执行,严厉打击价格倒挂,还汽车市场清朗的消费环境。

不愿正视车市现实,惯性思维还是有意为之

郎学红认为,今年“价格倒挂”之严重应给车企敲响警钟,打破MSRP不可调整的惯性思维。长久以来,车企只负责生产,市场供求关系下的价格调整,则由经销商进行调节。

通常情况下,厂家按照固定节拍生产,市场需求因为淡旺季而有高有低,车企通过批零价差给予经销商约6%~10%的利润空间,由经销商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价格倒挂”幅度不超过15%,经销商尚有能力调节;如果短暂超过15%,经过车企的补贴,经销商也能渡过难关;如果长期超过15%,则必然造成经销商的流动资金紧张,导致巨大的经营风险,危及品牌渠道的健康。

与此同时,如果厂家长期让经销商背负“价格倒挂”,最终再通过返利的形式进行补贴,还会导致经销商对利润产生不确定性,无法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错失最佳决策时机,导致不得不与车企深度绑定,以便车企向经销商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最终逐渐在经营过程中失去主动权。

大部分车企都惯性地认为,只有在产品改款或换代的时候,才能对MSRP进行调整,否则不能轻易改变MSRP,降低MSRP意味着品牌价值的降低,谁都负不了这个责任,因此任由MSRP与市场价格持续背离,有些车型的价格已经“腰斩”,车企依旧对MSRP无动于衷。

近年来,捷豹路虎多款车型售价大打折扣,其中捷豹XEL官方指导价为29.98万元,分期裸车优惠价为16.5万元,价格接近“腰斩”。这就意味着经销商用100万元提车,最终只收回来50万元,手中的资金转了两圈就消失了。

在授权模式下,没有任何规定要求厂家须在必要时调整MSRP。事实上,消费者买车时不会格外关注MSRP,即便MSRP出现调整,也不会对该品牌的信赖度降低。因此,车企应该随行就市,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MSRP,当车型在市场终端销售出现很高折扣时,就是调整MSRP的时机。

当然,MSRP居高不下,是车企的惯性思维,还是有意为之,只有车企才能给出真实的答案。但长期的“价格倒挂”,已让经销商深陷经营困境苦不堪言。接二连三的经销商暴雷事件已经多次向行业敲响了警钟,持续紧绷只会加速弓弦的绷断,是否这样剑拔弩张而险象环生的厂商关系,才是当下经销商惟一的求生之道?

文:郝文丽 编辑:焦玥 版式:赵方婷

给小编加个鸡腿!

原创文章,作者:中国汽车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sled.com.cn/wenda/i42756.html

(0)
中国汽车报的头像中国汽车报
上一篇 2024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

批车 创业 日常 汽车笔记 干货 盖宁 优尔达 美集居 瓦屋山 力量软件 微卡 闯闯 虹视 丹桂 创客 菲儿城市 发布 车务 特斯普 亿车 云南车 点金网 宽猫 有目标 花苗 陪她 微问 中南 TITI 品牌站 茶悦 公关 只懂 新空间 乖乖 陪陪 讯讯 稳赢 求知 车网